羊城晚報訊 記者夏楊、實習生楊文靜報道:近幾年就業形勢整體不樂觀,但許多高校、許多專業的畢業生仍然搶手。這關鍵不在于專業是否熱門,而在畢業生的綜合素質高,就業競爭力強。多位高校招生負責人指出,目前廣東正發力培養復合型人才,只要學生進校后愿意學,無論被什么專業錄取,都可以培養出自己的就業競爭力。
復合人才
凸顯就業競爭優勢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招辦主任詹文都昨日做客羊城晚報、金羊網聯辦的“贏戰高招”在線訪談節目時介紹,廣外復合型人才培養傾向非常明顯,今年推出三個創新班:國際商務精英班、計算機思科班和服務外包班。這三個班分別依托于多個專業,學生畢業時可獲雙學位,成為復合型人才。
詹文都說,廣外還采用“外語+專業”、“專業+外語”的人才培養模式,即所有外語專業學生都要帶著另一個專業方向學習,而非語言類專業學生則須再完成28個學分的外語學習。同時,今年廣外還在國際經貿、金融學、國際商務、市場營銷等專業開設全英/雙語教學班,在商務英語、英語、會計學等專業開設“4+0”雙學位/雙專業班。“這些舉措讓大學生不局限于一個專業,能夠成為一專多能的高素質人才?!?
專業界限
各高校正逐漸打破
近年來,廣東各高校都為培養復合型的人才而進行多種嘗試,專業的界限在逐步打破。其中,華南農業大學將全校80余個專業全部開放,學生可任選專業修讀第二學位。華南理工大學的特色班今年達到了七個,各班學生從二年級中選拔,跨專業組班,知識交叉,旨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華南師范大學副校長朱竑表示:“從今年的暑假開始,華師大將提供熱門的雙學位模塊課程,讓有興趣的同學利用假期時間攻讀雙學位?!蓖瑫r,華師大還決定把1/4的雙學位課程通過網絡學院的方式開展,學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進行研修。
此外,廣東多所高校都在推行“大類招生”的復合型人才培養,學生進校不分專業,先學習基礎知識,再根據學科興趣和學習情況,讓學生進行具體專業方向的選擇。中山大學近幾年都在力推“通識教育”,打通院系、學科界限,培養大學生跨學科的基礎和能力。
只要優秀
任何專業都“暢銷”
有中介機構調查,一些專業的就業情況已經亮了紅牌,這是否意味著報考這些專業就沒有前途?
對此,詹文都認為,任何行業都有人才需求,只要足夠優秀,就業就不成問題。朱竑也很認同這一點:“普通專業在社會上可能已飽和,但如果有特色,就還有市場”。他舉例說,現在法學專業求職不容易,但華師大將之與教育結合,培養既懂教育又懂法律的人才,市場一下子就有了。
南方醫科大學也有類似的情況,單純醫學和法學就業都不理想,但在醫療糾紛層出不窮的今天,既懂醫療又懂法律的人才就很“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