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難究竟該怪誰
2010-04-07 | 閱讀 1220 | 來源: 網絡收集
摘要:

  3月30日在湖北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上,省教育廳副廳長陳傳德稱對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中過分關注薪酬和就業區域?!坝袠I不就”、頻繁挑選崗位、毀約、崗位資源流失等現象時有發生,令人痛心。(3月31日長江日報)

  看了這個報道,筆者認為,作為政府教育部門的領導應該深知當今我國教育現狀存在問題的根源,可陳傳德副廳長卻將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等問題的板子打在大學生就業觀上,也讓大學生和家長痛心。其實真正該讓陳傳德副廳長痛心該是高校不合理的人才培養結構和模式,大學生就業難該怪我國教育發展上的失誤。

  眾所周知,多年來,隨著高校擴招,研究生教育規模擴大,高層次人才對職位的擠壓和替代推動著中國教育結構層次逐步提升。我們一些高校在人才培養模式上還存在著不夠科學、不甚合理的問題,包括準入準出制度、課程與教學模式、學生評價等,培養的大學生還存在知識技能結構不完善,動手能力弱,創新意識不強,環境適應能力和職業遷移能力不足的問題,高層次創新人才嚴重匱乏。然而,現實的勞動力市場卻是技術技能性人才極為短缺,一方面出現大學生就業難,另一方面企業和急需人才的農村很難找到高層次人才。擁有專本科文憑的求職者比比皆是,有一技之長的技工人才卻不多見,中高級熟練技工人才更是鳳毛麟角。教育與社會需求出現脫節,反映出我國人才培養結構的不合理。這才是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關鍵所在。

  作為政府教育部門的官員,要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讓國人和自己都不再痛心,就要樹立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教育發展觀,根據中國國情、經濟發展階段以及產業結構發展趨勢,在我國教育發展上下功夫,建設人力資源強國,進一步調整和優化教育結構,創新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充分認識勞動力市場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是多樣化和經常變化的,努力促使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多樣化。讓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從過去的“計劃約束”走向一種新的“需求約束”,即從過去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人才培養,轉而更加重視和強調勞動力市場對人才培養的需求。不斷降低高等學校人才培養與勞動力市場需求之間互動與交往的成本,進一步優化大學畢業生這種高層次人才的資源配置。

MORE熱門排行
換一換也許適合您的職位
?2008-2025廣東鵬程萬里人力資源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本網站之所有招聘信息及作品!粵ICP備12040454號-4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120612
電子營業執照/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
www.yx0788.com
日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