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醫改大步改革:建立全科醫生制度
2011-06-29 | 閱讀 791 | 來源: 網絡收集
摘要:

  三年新醫改進入倒計時,具有“含金量”的政策措施陸續出臺。

  6月22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建立全科醫生制度。

  從中國目前的衛生體系上看,建立“全科醫生”制度,意味著對醫療體系的重構,走出了關鍵一步。

  每萬人配備2-3名健康“守門人”

  按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的時間表,到2012年每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農村鄉鎮衛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醫生;再經過幾年努力,基本形成統一規范的全科醫生培養模式和首診在基層的服務模式,基本實現城鄉每萬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

  在大多數國家的衛生體制中,相比??漆t生,全科醫生被定位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主要在基層承擔預防保健、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和轉診、病人康復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體化服務。歐美一些國家甚至直接將之稱為“家庭醫生”。

  而“守門人”就是要達到兩個作用疾病預防(早期防治)和分層醫療(核心是轉診制),其核心目標是為了控制總體醫療費用上漲。

  長期以來,我國全科醫生制度一直沒有完善,導致基層醫療機構(社會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醫療機構)定位模糊,未能發揮出“守門人”的作用。而其主要問題在于全科醫生缺口大。

  此前曾有媒體報道,上海至少需要5400名全科醫師,但目前缺口至少達到3500名。而目前廣東省全科醫生缺口數量起碼在8000人以上。

  人才缺口短期內需“速成”填補

  事實上,2011年4月底,衛生部已經印發了《醫藥衛生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1-2020年)》(以下稱“規劃”)。規劃提出,到2015年,我國的全科醫師要達到18萬人;到2020年要全科醫師要達到30萬人以上。

  “培養全科醫生,要從醫學教育就開始做。”一位北大醫學院專家表示,而我國目前從教育源頭上,就缺乏相應的學科配置。

  對此,政策制定者已有了明確的方案。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我國要建立統一規范的全科醫生培養制度。將全科醫生培養逐步規范為“5+3”模式,先接受5年的臨床醫學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

  顯然,8年的培養期“遠水解不了近渴”,從決策者的操作角度看,現有醫療資源的“轉型”,可能是現實的途徑。

  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彌補當前的人才缺口主要通過對現有基層醫師的培養和選拔來解決。具體措施為,對符合條件的基層在崗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按需進行1-2年的轉崗培訓。嚴格執行城市醫院醫生在晉升主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職稱前到基層累計服務1年的規定。

  盡管這種方式短期內可以“速成”大批全科醫生,但業內人士表示,效果需要觀察。

  “??漆t生晉升的必要條件是到基層服務,無可厚非,但專科醫生不等于全科醫生?!鄙鲜霰贝筢t學院專家表示,三甲醫院的??漆t生到社區衛生機構“蹲一年”,能否發揮出全科醫生的作用,或者起到培養全科醫生的作用還需要觀察。另外,操作中,很可能出現“把現有的社區醫院醫生簡單‘包裝’成全科醫生的現象”。

  除了人才培養,“埋單”方式也是制度建立的重要一環。

  對此,政策方案也有了安排。即建立以按簽約居民數獲得服務費為基礎的新激勵機制。這意味著,“按人頭付費”將在有全科醫生的社區醫療機構全面推開。

MORE熱門排行
換一換也許適合您的職位
?2008-2025廣東鵬程萬里人力資源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本網站之所有招聘信息及作品!粵ICP備12040454號-4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120612
電子營業執照/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
www.yx0788.com
日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