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要從大國成為強國,必須縮小這個差距。而要提高國民收入,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和諧,也需要進一步提升勞動生產率。
報告認為,資本、勞動力和技術的有機結合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主要方法。如果缺乏對人力資源、設備和技術的投資,勞動力潛能將得不到發揮。這也正是阻礙東南亞、拉美和中東地區勞動生產率進一步提高的瓶頸所在。
毫無疑問,提高勞動生產率的辦法,一是靠降低成本(但不是勞動力收入),二是靠提高產出。對于中國企業而言,在人民幣升值和勞動力成本上升的情況之下,如何在人力資源投資上另辟蹊徑,實現勞動生產率躍上一個新臺階?
12月17日,由中華預防醫學會、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人民網主辦,愛康國賓健康管理集團承辦的"健康中國2020第二屆中國健康管理論壇"在北京隆重舉行,大會以"關注員工健康,構建和諧社會"為主題,圍繞"醫改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開展企業員工的健康管理"、"IT技術應用助推企業員工健康管理"、"商業健康保險聯手健康管理,提升員工健康水平"和"如何開展企業員工的慢病管理"四大分論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健康中國2020"是一項在新醫改的背景下,由衛生部啟動、旨在提高人民群眾健康素質的長期戰略規劃,而本屆論壇則是為了全面推動此規劃的貫徹落實而舉辦的。
與會專家指出,健康管理是中國企業提高勞動生產率、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一個有利契機,它在幫助中國企業全面改善管理者與員工身心狀態、發揮潛能、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同時,還會最大限度地節省開支。
"健康管理是一種成本低、產出高的戰略投入,對中國企業的意義尤其重大。"原衛生部副部長、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隴德教授在專題演講中指出,據2008年第四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因慢病全國勞動力休工36 億天/年(占65%);因慢病勞動力人口長期失能37 億天/年(占75%);預計到2020年將有85%的死亡歸因于慢性病,而70%左右的高血壓、糖尿病、超重肥胖、血脂異常也將會發生在勞動力人口。"聯合國的數據顯示,對于企業來說,工作場所健康策略的實施能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針對生活方式改變開展的工作場所健康干預項目表明,投資回報率(ROI)為3-6美元/1美元。"
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黃建始教授說:"醫療服務從只為20%的疾病人口服務,轉變到為包括80%健康人口提供健康服務。同時將健康管理作為醫療服務的方向和重點,尤其在資源分配上優先考慮發展醫療系統健康管理的能力。"
人民網副總裁羅華、衛生部新聞辦副主任楊金瑞等領導到會或致辭。
作為國內健康管理領域的開拓者,愛康國賓董事長兼CEO張黎剛介紹了國內第一個IT技術與健康管理服務相結合構建的360度健康全管理服務平臺,展示了如何運用信息化手段實現體檢、電子健康檔案、健康評估、就醫安排、健康咨詢、慢病管理等的無縫銜接。
張黎剛提出:"IT技術為大規模、低成本地實行健康管理提供可能,為中國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帶來不可多得的機遇。"對愛康國賓而言,這個平臺的投入使用,極大地推動了企業健康管理的普及,2010年與去年同期相比,其在全國范圍內的業務增長約40%.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系副教授張西超等專家,還就員工心理咨詢與EAP在中國的發展現狀進行了闡述;HP中國區執行副總裁兼人力資源總監關遲、GE中國醫療總監吳瑾等代表分享了國際性企業采用健康管理優化員工福利、提升勞動生產率的經驗;諾和諾德中國副總裁王淑紅重點介紹了糖尿病管理在中國的實踐;中國人壽北京分公司副總經理閻陸軍、美世中國醫療和員工福利總監梅艷、慕尼黑再保險健康險醫療總監邵曉軍、AON雇員福利部總監王校復、寶力豪體育健身CEO曹巖等專家則分別從其他各個領域對健康管理與健康保險的解決方案做了詳細的講解。
為了與世界健康管理發展趨勢相結合,該論壇特設"新技術與健康管理"專題。微軟醫療解決方案國際市場開發部大中華區總監李偉、英特爾中國數據醫療及公共服務部中國區負責人梁雅莉、iDNA網創始人兼CEO周慧君、飛利浦醫療保健大中華區戰略市場總監陸亦琦等專家,介紹了全球發展和各自的解決方案;輝瑞制藥介紹了醫藥領域慢病管理的發展情況;301醫院老年心血管研究所的吳海云教授向大會介紹了慢病管理在中國的臨床應用。
本屆論壇為中國企業革新員工福利制度,改善員工身心狀態、發揮工作潛能、提升企業勞動生產率,為中國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個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