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信號:干部交流提速
66名京官下基層 66名地方官進京
◎根據“進一出一”的原則,接收交流干部的省區市也將選派廳局級干部到中央和國家機關交流任職。因此,中國各地將有66名廳級干部調至中央部委任職。
◎廣東交流至中央部委任職的3名干部,基層工作經驗豐富。其中,楊正根、鐘毅兩人具有博士學位。而歐廣在擔任國企高管之前,曾在廣東新興、懷集任職10多年,而且擁有3年的援藏工作經驗。
◎去年底至今,中央已對150多名省部級黨政官員進行調整,相信是有史以來人數最多的一年,主要以省(區)委書記、省長、省(區)委組織部部長、省(區)紀委書記之間的異地調動為特點,明確地傳遞了中央在干部調整工作中突出中央與地方之間、東部與西部之間、南方與北方之間的調整趨勢,干部交流的速度逐漸加快。
◎有專家分析,交流任職可能會給地方帶來兩個層面的問題:一是地方干部上升的通道變窄;二是任職干部容易急功近利,導致政績工程的出現,也影響到下面的工作作風。
在66名中央干部空降地方任實職的同時,中國正在不動聲色地按照“進一出一、統籌安排”的原則,調動地方干部到中央部委交流任職。
昨天,廣東省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告訴南方日報記者,12月7日,來自廣東的3名干部楊正根、歐廣、鐘毅飛赴北京,他們將到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交流任職。
基層經驗成考核指標
按照中央的干部培養規劃,具備基層工作經驗,將成為考核選任中央部委官員的一個基本考核指標
此次調至中央部委交流任職的楊正根、歐廣、鐘毅,此前的職位分別是廣東社會主義學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院長,廣新外貿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陽江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根據“進一出一”的原則,接收交流干部的省區市也將選派廳局級干部到中央和國家機關交流任職。因此,中國各地將有66名廳級干部上調至中央部委任職。而按照中央的干部培養規劃,具備基層工作經驗,將成為考核選拔中央部委官員的一個基本考核指標,提拔干部將比以往更強調“基層工作經驗”。在現任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總書記胡錦濤,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等人均有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
廣東交流至中央部委任職的3名干部,基層工作經驗豐富。其中,楊正根、鐘毅兩人具有博士學位。而歐廣在擔任國企高管之前,曾在廣東新興、懷集任職10多年,而且擁有3年的援藏工作經驗。
這一次“京官”、“地方官”交流任職的背景是新一輪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此前,已有報道指出,目前中央部委局級干部中2/3都沒有基層工作經歷,多數都是出了家門進校門、出了校門進政府的“三門干部”。為此,在近年的公務員招錄中,中央不斷加大對考生的基層工作經歷要求。2010年度中央機關及直屬機構實際錄用公務員和機關工作人員近1.5萬人,其中具有兩年以上工作經歷的人員占70%以上。
在今年10月中組部舉辦的中央和國家機關到省區市交流任職干部培訓班開班儀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要求,培訓班學員身下心下,加強調查研究,了解省情市情縣情,在實干苦干上下功夫,發揚團隊精神,緊緊依靠領導集體推動工作,堅持慎獨慎微,面對各種誘惑保持清醒頭腦,真正把到地方任職作為學習提高的機遇、鍛煉成長的過程,與老一代共產黨員比理想信念,與困難群眾比生活待遇,與先進模范比工作奉獻,保持良好心態。
中組部部長李源潮強調,干部到基層培養、干部在基層成長、干部從基層選拔,是我們黨培養執政骨干的一貫方針。并要求“外放京官”要有經受困難和挫折的思想準備,嚴格要求自己,傳播優良作風,做想干事、會干事、干好事、不出事的干部。
京官下派注重專業對口
交流任職過程中,有關部門考慮了干部的專業背景與各地實際的相互結合,針對性強
根據目前公開的官方資料,此次中央空降地方的66名干部中,到中西部和東北地區任職的有48名,占了七成以上。任職市委書記的有21人、任職市長的20人,其中9名市委書記人選都安排在中西部地區。如此前擔任國家工商總局食品流通監督管理司司長的劉俊臣,任錫林郭勒盟盟委委員、副書記、盟長;此前任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司長的周喜安,任巴中市委副書記,提名巴中市市長。
目前,廣東已有兩名部委交流干部到任。一為此前任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黨組成員兼辦公廳主任,現任深圳市副市長的陳改戶;一為此前任國務院港澳辦政研司司長、現任韶關市委副書記的艾學峰。而按照“進一出一”的原則,應該還有一名中央部委司局級干部到廣東任職。
南方日報記者發現,這次交流任職,有關部門比較注重“專業對口”。例如,調任西安市委常委、陜西省公安廳副廳長的杜航偉此前曾任公安部刑偵局局長。調任西安市楊凌示范區黨工委書記的梁桂,此前任職于科學技術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調任天津市文廣局局長的郭運德,此前任人民日報文藝部主任。
從任職名單中不難發現,在此次交流任職過程中,有關部門考慮了干部的專業背景與各地實際的相互結合,針對性強。各地網友也對交流任職的干部寄予很大的期望。有天津網友留言說,人民日報文藝部主任到文廣局工作十分對口,相信會帶動天津文化、廣電的發展。一位鎮江網友在城市論壇上發帖說,希望交通部交流任職的領導能大力發展鎮江的交通,讓百姓的出行更加方便。
批項目的成了跑項目的
從運籌帷幄的決策層到地方具體操盤手,從項目經費的審批層到項目的申請人
在宣布任職時,各地對空降京官的評價,不約而同地給出了“政策理論水平高,全局觀念強,綜合素質高,工作視野廣闊”等評價。
從運籌帷幄的決策層到地方具體操盤手,從項目經費的審批層到項目的申請人,對這些中央和國家機關的司局級干部來說,他們將面臨一個全新的開始。而上調中央部委的地方干部則將成為決策者、審批人。
此次“京官下派”與“地方官上調”所選拔的都是年富力強、有干勁、有思路的干部,通過上下交流任職,讓京官了解基層,豐富實踐經驗,讓地方官開闊眼界,增強全局觀念,實現了兩者的優勢互學、“劣勢”互補,提高了干部的素質和能力。
中央機關的干部能夠下到基層,土生土長的地方干部能夠進入中央機關,這種干部間的交流任職,實現了理論層次與實踐經驗的有機結合,決策視野與落實執行的互相補充,為各地干部隊伍注入了新鮮血液,優化了干部隊伍結構,為干部更快地成長成才開通了“快車道”?!盁o非是大家此前的工作性質不一樣,中央和地方干部總體素質比以前提高不少,雖然下去任職有個適應的過程,但融合應該不是問題?!敝袊嗣翊髮W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毛壽龍 (微博)表示,掛職的干部一般無實職,任職的干部不但有實職,還是決策層的一員。京官下放應該更好地融入當地社會和其他官員之中,否則被隔離開來,就沒法開展工作。
雖然基層工作經驗對于干部任命來說已經上升到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但毛壽龍認為,并不是所有的干部都要有地方任職的經驗。“比如氣象局的干部,就有很強的專業性,即使沒有地方經驗,若是個人業務很強,也可以不用下去鍛煉?!?/P>
地方官上升通道變窄?
專家分析,交流任職可能會給地方帶來兩個層面的問題:上升通道變窄,急功近利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干部流動提速,將構筑干部成長“快車道”。早在2009年,中組部部長李源潮針對“如何完善干部交流制度”就提出要“大力推進地區之間、中央機關和地方之間的干部交流”。
去年底至今,中央已對150多名省部級黨政官員進行調整,相信是有史以來人數最多的一年,主要以省(區)委書記、省長、省(區)委組織部部長、省(區)紀委書記之間的異地調動為特點,明確地傳遞了中央在干部調整工作中突出中央與地方之間、東部與西部之間、南方與北方之間的調整趨勢,干部流動的速度逐漸加快。而這次“京官下派”與“地方官上調”進一步擴大了干部交流任職的范圍和深度,使干部流動更加廣泛和深入,向基層傳遞的信號就是干部流動在提速。
成批選派京官到地方任職,在今年試點運行的基礎上,未來將逐步走向機制化和常態化。中國新聞社發出的一則報道指出,今年只是試點,將來到地方任職的人數,每年不會少于120名。目前中央直屬機關的司局級官員有2000多人。
有專家分析,交流任職可能會給地方帶來兩個層面的問題:一是地方干部上升的管道變窄;二是,任職干部容易急功近利,導致政績工程出現,也影響到基層的工作作風。
今年10月11日,習近平在北京與中央和國家機關到省區市交流任職中青年干部座談時強調,地方尤其是基層一線是領導干部了解實際、向廣大群眾學習的好課堂,也是領導干部磨練作風、提高素質的大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