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1月15日消息(記者王譽穎)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印發了《關于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結算服務的意見》(人社部發[2009]190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衛生部、財政部印發了《流動就業人員基本醫療保障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人社部發[2009]191號),分別對改進異地就醫結算服務、做好基本醫療保障關系轉移接續工作提出要求。
完善管理服務 方便異地就醫結算
以異地安置退休人員為重點,改進異地就醫結算服務。目前,大多數地方對參保人員在統籌地區外發生的醫療費用采取個人墊付、事后報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參保人員報銷醫療費用的時間,增加了個人負擔。隨著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覆蓋范圍的不斷擴大,人員跨地區流動日益增多,異地就醫問題日漸突出,社會各界反響強烈。為解決這一問題,根據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改善民生的目標要求,《關于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結算服務的意見》要求各地按照以人為本、突出重點、循序漸進、多措并舉的原則,以異地安置退休人員為重點,通過完善管理方式、改進經辦流程、加強區域合作等,方便異地就醫參保人員的醫療費用結算,減少個人墊付醫療費,逐步實現參保人員就地就醫、直接結算。
分類指導,多渠道探索改進異地就醫結算的途徑。一是逐步提高統籌層次,盡快實行市(地)級統籌,在同一統籌地區范圍內實行統一結算,實現同城無異地,減少異地就醫。二是明確異地安置的退休人員和常駐異地工作的人員就地就醫,費用報銷原則上執行參保地政策,通過兩地協商,參保地經辦機構郵寄報銷、設立代辦點、委托就醫地基本醫療保險經辦機構代管報銷等方式,逐步實現就地結算。三是規范參保人員因短期出差、學習培訓或度假異地就醫,或因當地醫療條件限制異地轉診的醫療費用結算管理。
著眼長遠,完善管理服務。加大金保工程建設投入,加強醫療保險信息系統建設,推行社會保障“一卡通”,逐步擴大聯網范圍,實現持卡結算。有條件的省份可建立異地就醫結算平臺。
促進連續參保 方便轉移接續
解決以農民工為重點的城鄉各類人員因流動就業引發的醫療保障關系轉移接續問題。隨著我國覆蓋城鄉的醫療保障體系的快速建立和城鎮化、工業化的加速,人員流動日益頻繁,尤其是農民工,經常往返于城鄉之間,或從一個城鎮轉到另一個城鎮就業,這些人雖然參加了城鎮基本醫療保險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但由于種種原因,流動就業時醫療保障關系難以順暢接續,難以享受到醫保待遇,增加了個人負擔。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發[2009]6號)提出的“要以城鄉流動的農民工為重點積極做好基本醫療保險關系轉移接續”的要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衛生部、財政部制定了《流動就業人員基本醫療保障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從今年7月1日起實施,這是落實醫改文件精神的一項重要舉措,有利于維護參保(合)人員的合法權益,為參保(合)人員提供更好的服務。
明確參保人員跨制度、跨統籌地區轉移接續基本醫療保障關系的政策和流程。文件對新農合參保人員到城鎮就業、農民工返鄉以及城鎮參保人員跨統籌地區就業三種情況下如何轉移接續基本醫療保障關系做了規定。同時,為逐步打破地區壁壘和城鄉分割,實現三項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統籌協調發展,文件規定,各地對城鄉各類流動就業人員參加職工醫保、居民醫保和新農合不得以戶籍等原因設置障礙。
對加強醫療保障關系轉移接續管理服務提出要求。一是明確個人在參保中的義務,要求流動就業人員在3個月內到當地經辦機構辦理登記手續。二是規定了社會保險和新農合經辦機構的責任,明確由經辦機構負責傳遞參保(合)憑證信息和辦理轉移接續手續等工作。三是提出要加強部門合作。要求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經辦機構和新農合經辦機構加強溝通協調,共同做好基本醫療保障關系轉移接續管理服務工作,簡化手續,規范流程,共享數據。